鲁网 > 滨州频道 > 精彩专题 > 聚焦2016滨州两会 > 两会访谈 > 两会访谈 > 正文

市政协委员何建华:建设海绵城市涵养修复滨州水生态

2016-02-17 17:52 来源:滨州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滨州是个缺水的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则给了我们一个涵养地下水资源、净化水质、改善微气候、修复城市水生态的大好时机。”市政协委员何建华特别关注了海绵城市建设。

  “滨州是个缺水的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则给了我们一个涵养地下水资源、净化水质、改善微气候、修复城市水生态的大好时机。”市政协委员何建华特别关注了海绵城市建设。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可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何建华说,海绵城市建设决不是单纯挖几条沟、建几处景观那么简单,这是一个系统科学的工程,是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何建华说,我市城区大部分路面硬化,夏季一下大雨,雨水无法渗透也留不住,水资源白白流走,同时还容易造成城市内涝等问题。

  而海绵城市建设,则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

  海绵城市建设并不是要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减负和补充。“河、湖等水系以及植草沟、下沉式绿地、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都是‘海绵体’,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实现下渗、滞蓄、净化、回用,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何建华介绍,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将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与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何建华说,打造海绵城市不能生硬照搬,而应该因地制宜地采取符合自身特点的措施。建议引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进来,进一步激发每个项目的运营能力,尽快形成一批可推广复制的海绵城市示范项目。(记者 任斐)


初审编辑:bz李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