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轻微违法行为不罚、轻罚机制 滨州市共作出不罚、轻罚案件6950起 惠及市场主体1567个

2022-09-20 09:32:1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9月20日讯(记者 杨国永)9月19日下午,滨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深化营商环境改革 擦亮‘滨周到’品牌”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执行合同、办理破产、法治保障领域专场)。据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双成介绍,近年来,市司法局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是对民营企业最有力的保护”理念,发挥法治引领规范保障作用,优化保障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大局,根据企业需求定期更新法律服务产品,当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主角”,让滨州“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这块金招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以高品质法治建设护航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

  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护航合力

  充分发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及办公室对全市法治建设工作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等职能作用,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相关制度文件纳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议题进行专题研究,今年7月份十届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滨州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从制度环境、服务环境、执法环境、司法环境、法治文化环境等五个方面推出19项措施,着力解决制约和影响营商环境建设的法治问题。市委依法治市办印发了《滨州市优化法治环境工作协调机制的实施意见》(滨法办发〔2022〕7号),明确全市38个市直部门单位职责任务,重点协调解决法治环境建设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立法、执法、司法、守(普)法四个协调小组立足本领域法治工作协调职责,全力推动本领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各项任务的落实。市司法局作为市政府重要组成部门,也是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所在部门,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制定出台《关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明确了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学法普法、法律服务等5大方面21条措施,努力为滨州市企业健康持续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执法环境、构建有力有效的服务支撑、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强化制度创新,推动良法善治

  创新是推动工作进步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市司法局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注重加强工作创新,不断提升工作质效。在全省率先实施纪法协同、“巡察督察”双察联动行动,把法治政府建设、法治化环境等重点内容、任务纳入党委巡察工作,给法治督察赋能添翼,推动提升法治环境建设督察质效。创新开展执法普法双评议工作,建立政府合同全流程管理机制,建立涉企政策、文件制定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意见建议机制,提高决策质量。加快推进减证便民改革,打造无证明城市建设,完善涉企执法备案管理制度,对涉企执法全流程进行监管,有效减压涉企执法次数,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轻微违法行为不罚、轻罚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共作出不罚、轻罚案件6950起,惠及市场主体1567个,减免涉案金额900余万元。

  注重固化改革成果,2020年在全国出台首部并联审批专项法规《滨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管理规定》,助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2021年在全省出台首部《滨州市工程建设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办法》,规范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市司法局组织起草《滨州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滨州市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管理办法》、完成《滨州市人民政府2022-2026年立法规划》有关社会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立法项目,牵头开展《滨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调研,争取年内完成立法,通过一系列文件支撑,助力高质量发展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整合资源平台,优化服务供给

  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市、镇、村三级平台发展,为市场主体提供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帮助市场主体完善法律风险防控。整合各类优质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在实现司法行政各法律服务“全业务”进驻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优化升级“滨滨优律”小程序,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法律服务。加大对12348法律服务热线接线律师、公证员“全科医生”式的培训力度,重点围绕司法行政业务、法律知识、风险防控、群众工作、营商环境等内容开展培训,不断提高法律服务人员综合能力水平,组建“法律服务专业小分队”,开展“企业走访服务月”活动,走访企业100多家,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问题,为企业良性发展注入“强心剂”。

责任编辑:赵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