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情暖滨州】邓茂林:会挽雕弓如满月 60年躬行不言悔

2021-07-12 15:4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会挽雕弓如满月 60年躬行不言悔

  ----记滨州市无棣县水湾镇南关村党支部书记邓茂林

  鲁网7月12日讯 今年6月份,村级换届选举期间,无棣县水湾镇南关村92岁的邓茂林又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至今,他在这个费心劳神的位置上干了整整60多年。60多年来,他用实际行动默默践行着一个基层村支部书记的信念与追求。

  2020年疫情期间水湾镇南关村支部书记邓茂林(左)在村头值守点值勤。 

  邓茂林出生于1929年8月,中专学历,年逾九旬的他在当地被习惯地称为“邓老头”。按说,他应是倚杖而立、安享晚年的年纪,但他却完全让我们改变了对九旬老人的看法。其人精神矍铄、步履稳健,眼不花耳不聋,思维清晰,几十年前的事都梳理得一清二楚,让人称奇。“村长老矣,尚能饭否?”包村干部商宝霞常和老人开玩笑,“两角大饼小酒一盅。”邓茂林则诙谐地说。透过半个多世纪的光阴,让我们去感受一位基层党支部书记的赤诚之心和磊落胸怀。

  岁月沧桑 更加坚定对党的忠诚和信仰

  1949年,400来口人的南关村当时只有一个大队,1950—1955年,南关村成立初级社,到1956年,距离较近的南关、前徐、后徐和贺家4个自然村并为一个“高级社”,叫新民高级社,当时,上了一年阳无(阳信和无棣初中在一块)中学的邓茂林回乡做起了新民高级社会计,并于1959年10月加入了党组织。1960年春,高级社撤销,各村恢复了行政村职能,并设立了党支部,31岁的邓茂林被任命为南关村支部书记。1979年他被推选为(原庞集公社选区)无棣县第八届人大代表,后期,继任县第九、十届,第十三、十五、十六、十七届县人大代表,目前,仍为第十八届县人大代表。1980年生产责任制后,邓茂林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生产,利用种小枣树、种棉花、垦荒造地等方法解决了大伙吃饭问题,全村人口也增长了200多。并通过修桥筑路、通水通电、发展苇帘加工、冬枣种植和营销等,带领群众实现了“电灯电话梦”。随着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尤其是有线电视、宽带网入户、南关村农贸市场和综合社区的建立,南关村美丽乡村建设破题上路。村党支部连年被各级评为“五好党支部”,邓茂林连年被评为县、镇优秀党代表或人大代表。2015年春,南关村被评为市级生态文明村,2018年秋,他又高票当选为村书记、主任。当年,还被评为滨州市“担当作为好支书”。

  60年没有一分招待费 村里老年人领“双薪”

  1998年冬,70岁高龄的邓茂林决心从村党支部书记的位子上退下来,让贤给年轻人,可半年之后,在1999年4月的换届选举中,他几近全票又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民意不可违,邓茂林让贤没有成功。谈起这段经历,老人感慨地说:“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一个党员做好工作的最大动力,每一个党员更会对群众忠心、对党忠诚。”

  绝不给群众额外增加负担,是邓茂林的一贯原则。他严格财务支出,绝不乱花一分钱。对待村集体收入,即便是卖报纸的钱,他也会一分不落的全部入账。60年来,南关村修桥筑路、通水通电、挖水库、建农贸市场和综合社区等大事不断,累计投资400多万元,但在南关村账目上,没有一分招待费。在该村,有这样一个传统:所有来村里办事的人,需要吃饭,邓茂林就自掏腰包在家里招待。村民议事会代表刘宝民自豪地说:“我们办大事的钱有一半是从嘴里一分一分省下来的,饭店里从来不会花到南关村的钱。”

  做事公平、公开、正义,决不让弱势群众受委屈是邓茂林的另一个工作原则。他把集体收入和自己争取来的无偿资金全部用到了公益事业和改善弱势群众生活上。2008年,在他提议下,南关村建起了全县第一个农村老年人养老补助基金。2011年春节前,南关村142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第二次领到了养老补助基金:60-70岁的老人每人480元,70-80岁的每人600元,80-90岁的每人720元,90岁以上的840元。加上国家的养老金,村里60岁以上老人都领到了双薪。村里86岁的孤寡老人徐宗云住在镇敬老院,当年春节,同为80多岁的邓茂林,骑自行车将720元的老年补助金送到了徐宗云老人手里。他说:无论孤寡户住在哪里,她也是南关村的人。

  说到村养老补助基金,村里群众感慨万千,纷纷感谢党的好政策,庆幸自己选对了当家人。有了老年人养老补助基金经验,邓茂林又倡导设立了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基金和大学生扶助基金,最大程度地让父老乡亲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成果。

  十里八村的调解员

  说起过去的点点滴滴,邓茂林老人百家忧乐记心头。他津津乐道的是全村人均年纯收入从20年前的600元涨到了现在的17000元;村里的党员数从起初的3人增到了现在的32人;村里有了综合社区,群众子女入托和医疗条件得到了更大改善。冬枣树从人均1亩涨到3亩。近几年,村里走出了十几位优秀企业家,4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

  邓茂林虽年过90,但思想不守旧,法律、政策意识强,时时处处维护弱势群众利益。去年,全村226户群众实现整体煤改气和改厕。老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得到了大伙的拥护与爱戴,成为十里八村群众信任的“台柱子”、“调解员”。村里有一位老人,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嫁到邻村,2004年冬,老人去世后,他的弟弟硬生生将老人的财产搬到了自己家里。村里人对此议论纷纷,当时正在镇上开会的邓茂林听说这事后,立刻赶回村,通过耐心细致的劝说,化解了对方的蛮横和无知,让其主动把财产退还给了侄女。邓茂林说:“现在都啥社会了,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是合法的继承人。”这件事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那些独女户和双女户一下子有了底气。60多年来,他为本村和邻村群众化解了多少恩怨,连他自己也说不清,大伙都说90岁的“邓老头”创造了奇迹。

  九旬老人的治村之道

  “村级班子乱无非乱在财务不清、吃喝账多、处事不公、班子不团结和不干事上,把这些事都解决了,村里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邓茂林坦言。村级天天和群众面对面打交道,管理和发展往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说起自己的治村“法宝”,平时爱读书看报的“邓老头”总结了“八是三不”,一是自身正3不“犯”,既男女作风、吃喝风、作奸犯科之事不犯。二是和上级保持高度一致3不“讲”,既任何时候不讲条件、不讲问题、不讲困难。三是村班子稳定3不“内”,既不内耗、不内讧、不内斗,四是村集体有收入3不“愁”,既不愁吃、不愁住、不愁行。五是处事公平3不“搞”,既不搞小团伙、不搞小帮派、不搞小山头。六是权力下放3不“权”,既不专权、不越权、不弃权;七是相互信任3不“后”,既不落后、不拖后、不当后。八是财务稳定3不“乱”,既指挥不乱、财务不乱、村规定不乱。

  村集体增收难一直是困扰农村发展的瓶颈,而这在南关村却不是事儿。老话说地里有粮心不慌,几十年来,该村一直保留了百余亩机动地,每年的承包费保证了村里基本开支。随后村里修路挖的水池、水库,及综合社区占地租赁费,外加争取的无偿资金等费用,在村美丽乡村建设中都派出上了大用场。邓茂林治村还有一项独到之处就是权力彻底下放。自七十年代始,他就将村务权全部下放到4个小队,他负责抓好4个队长。村里挑河挖沟、美丽乡村建设等村务由4个小队具体执行,但小队只有干活、干事的权力,没有财权,他们的报酬按村里零工计算。多年来,4个小队长换了好几茬,但执行力都很好。“现在村里的4个小队长有3人是党员,他们在村里的威信都比较高,我和群众都很放心。”邓茂林表示。

  邓茂林老人,有4儿、3女、5个孙子、4个孙女,孙男地女一大帮,但每个孩子的出生日期、学历等情况张口就来,尤其对孩子们的教育抓得更紧,其子孙成为各行业上的佼佼者。(通讯员 高士东)

责任编辑:王晓徽
新闻关键词:邓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