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就业保持总体基本稳定

2023-12-06 14:38:57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6日讯 12月5日,滨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稳就业专题新闻发布会。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全市人社系统把就业工作作为头等民生大事来抓,以扎实有效的举措稳就业保民生,可以说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势头逐步显现,就业形势好于预期。概括起来,呈现“三个稳”的基本特征:

  主要就业指标保持稳定。1-10月份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8478人,完成率110%;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4794人,完成率104.2%,均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重点群体就业总体稳定。2023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比例达94.25%,高于全省14.5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困难毕业生帮扶比例达98.18%,高于全省16.9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实现4168人,完成任务目标的96.93%。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稳定增长。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0.3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39%,同比增长3.5%,为广大职工失业后生活提供了兜底保障。

  据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李荣舜介绍,全市就业保持总体基本稳定,这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加强领导,深入实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若干措施,推出一系列“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得益于滨州市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充分释放助企纾困政策红利;得益于广大企业家、劳动者努力拼搏、共克时艰,共同形成了稳就业保就业的强大合力。

  在具体工作中,滨州市主要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狠抓助企纾困稳岗位。全力做好失业保险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工作,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政策;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延长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时限;同时与中国银行滨州分行齐心合力,联合推出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滨岗贷”,多措并举支持企业稳定岗位。目前,各项纾困政策已累计为企业减负约5亿元。

  狠抓技能培训提质量。立足滨州市实际,坚持培其所需、培其所用,培育了一批具有滨州特色的职业培训品牌。一是打造高端化工培训品牌。牢牢把握滨州打造“制造强市”目标定位,聚焦滨州市五大传统产业需求,在企业中推行职业培训券,全力支持高端化工企业开展职工培训,着力推动化工产业工人队伍壮大提升。二是打造“手造”类培训品牌。扎实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助力“滨州手造”推进工程,开辟职业培训新路径。充分挖掘滨州市黄河文化、孙子文化、红色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传统工艺,让“滨州手造”发扬光大,目前手造类培训目录增加到25个项目349个门类,开展劳动者培训7000人次。三是打造“短平快”培训品牌。坚持“因地制宜”,劳动者缺什么就补什么,把“短平快”培训纳入培训重点,主动开展适合本地产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的培训专业,涉及水饺制作、花样馒头、水煎包制作、糖酥火烧、手工编织等20余种专业。

  狠抓精准帮扶稳重点。推出滨州市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12项具体举措,印发《滨州市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任务清单》,全面落实“青才聚齐鲁•百县联百校”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专项行动等举措,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青年见习计划”“城市实习生计划”,提供各类实习见习岗位1.5万余个;大力挖掘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层服务项目等政策性岗位潜力,加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规模,要求2023年市属国有企业新增岗位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岗位招收比例不低于60%。滚动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解决了3.3万名人员的就业问题。

  狠抓就业服务保用工。完善就业服务专员制度,创新开展“三支一扶”“就业反哺”行动,将186名在岗三支一扶大学生纳入就业服务专员,广泛开展“进企业、进高校、进社区、进乡村”活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龙头企业等重点企业常态化用工。实施“四季予你 就业同行”专项就业服务,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系列招聘活动,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会210场次、提供岗位10万个,累计为重点用工企业解决员工近5万人次。

  狠抓创业带动扩岗位。近年来,累计为4.1万名创业者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支持46亿元,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8598万元,连续7年举办滨州市创业大赛,连续3年举办滨州市“十大返乡创业精英”评选活动,创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特别是2023年高标准承办了全省“创响引航”创业导师山东黄河流域基层行活动,创新开展了“创业渤海 乐业滨州”系列服务活动,建立起了服务小微企业的创业扶持、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等一条龙服务链条,为“品质滨州”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下一步,市人社部门将坚定不移贯彻就业优先政策,牢牢抓住群众最关心的就业问题,探索创新,统筹谋划,持续攻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多渠道就业,让更多群众通过劳动就业实现增收致富。总体可以概况为“减负担、育增长、稳重点、强技能、优保障”5个方面。

  减负担,就是减轻企业用工成本。围绕减轻企业负担工作,组合使用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减税降费政策、稳岗返还等补贴政策、稳岗扩岗贷款等金融政策,推动各项减负工作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支持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育增长,就是培育就业新增长点。一是加大投资、项目拉动经济持续发展,推动产业、融资等政策发挥促进就业效应。二是搭建就业平台,线上线下多渠道组织企业开展招聘,确保中小企业作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持续畅通。三是实施“创业渤海、乐业滨州”建设,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市场主体壮大经济新动能,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四是推广“社区微业”“社区微工厂”等新模式,培育新的就业网络,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

  稳重点,就是稳定重点群体就业。优先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稳中有进,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强化失业保险待遇保障,精准开展岗位推荐,让失业人员保生活无忧、再就业有望。继续开发一定数量公益性岗位,解决困难群体特别是脱贫人口就业,避免因找不到工作而返贫致贫。同时支持妇女平等就业,推动大龄劳动者就业帮扶,在解决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方面持续用力,使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就业更有保障。

  强技能,就是强化技能人才支撑。一是深化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制度,“技能人才怎么样,企业说了算”,让企业自主培育更多技能人才、不断壮大技能人才队伍。二是鼓励校企合作,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和“金蓝领”培训,聚焦战略性产业开展技能培训,全方位扩大全市技能人才供给。三是开展渤海技能大赛等各类赛事,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逐步引导青年、中高等院校毕业生走技能成才之路。

  优保障,就是优化服务保障。一是推进“智慧人社”一体化平台建设,探索部分优惠政策免申即享,让就业服务更加高效便捷。二是拓宽社区就业渠道,开展“社区微业”三年行动,扩大就业服务覆盖半径,打造城市“一刻钟就业便民服务圈”。三是防范化解集中失业风险,加强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完善就业分析研判机制,制定相关预警预案。四是强化组织保障。压实促进就业主体责任,夯实资金保障,加强就业创业典型激励宣传,营造促进就业良好氛围。(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杨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