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非遗看滨州|无棣鲁绣(绒绣):巧手针尖演绎别样精彩

2022-07-07 14:22:4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7月7日讯(记者 杨国永)7月6日,“百年非遗看滨州”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无棣古城,与无棣鲁绣(绒绣)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两代传承人面对面交流,现场感受传承人指尖描绘的别样精彩。

  在无棣古城棣州工坊展厅里,展示着非遗传承人新近创作的不少作品。不论是花鸟、还是自然风光,均寓意着祥和与祝福,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据了解,鲁绣(绒绣)多取材于当地自然风光、神话传说、民俗民情、物产鸟兽,寓地方特色和美好寓意于一体,地方文化特色浓厚,雅俗共赏,其特点是以变化细微为特色,色彩深浅融汇,突出渲染效果。

  无棣鲁绣,又称”剟花绣”“绒绣”,是以针引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剟刺,通过运针、行针将不同颜色的绣花线。作品从局部到整体,运用不同的色线施针,或疏或密,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横或斜,分层加色,纵横交叉,使其达到完美统一的效果。在融合油画、国画、摄影等艺术效果的同时,因棉线基本没有反光,具有毛绒感,绣品浑厚庄重,色彩丰富,层次清晰,形象生动,风格独特。这种根据美术的原理组织成各种图案的一种技艺,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的山东及河北、天津等省市。

  牛国秀,鲁绣第五代传承人,山东省无棣县棣丰街道办事处王白杨村人,现任滨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滨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无棣美术家协会会员,获得无棣县农业局颁发的农民技术员职称、无棣县牛氏绒绣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先后获得“绒绣技术”和“绣花针工艺”两项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的实用新型专利。2020年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准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牛国秀对鲁绣技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构思,凭借对生活的理解,她运用所掌握的鲁绣技艺,创作出花鸟、鱼虫、人物肖像等绒绣作品。

  在现场,牛国秀一边穿针引线,一边讲述着自己的创作理念。最初的作品创作,还是以花鸟等写实寄托美好祝愿的传统作品为主,近年来,牛国秀不断创新,研究出了抽象画的鲁绣艺术,通过人与自然巧妙的结合、形状和颜色的搭配来表达某些寓意,受到了业内认可和群众的欢迎。作为非遗传承人,牛国秀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对作品的追求上,对工艺技艺她也在不断地探索创新。比方说,做鲁绣用的空心针,就是牛国秀自己用铁皮打造而成,她将实用性与科学性巧妙结合,独创的技法先后获得“绒绣技术”和“绣花针工艺”两项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的实用新型专利。

  2011年7月牛国秀成立“无棣县牛氏绒绣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培养传承人和学员,传承牛氏绒绣手工技艺和基本方法,为该项目的有序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牛国秀对鲁绣技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构思,凭借对生活的理解,她运用所掌握的鲁绣技艺,创作出大量的花鸟、鱼虫、人物肖像等优秀绒绣作品。1999年4月,为澳大利亚理斯磨市市长艾文绣像;同年6月,为爱国华侨沈炳麟先生绣制的肖像被无棣县委、无棣县人民政府赠送沈炳麟先生本人,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2001年,牛国秀的作品《如意祥和》获山东省农民书画美术研究会颁发的二等奖,被中国侨联历史博物馆收藏;2003年为战胜“非典”捐赠《马到成功》一幅;2008年在汶川地震时捐赠鲁绣作品《平安》一幅,愿祖国人民平平安安;近年来,牛国秀以及传承人不断创新,研究出了抽象画的鲁绣艺术,通过人与自然巧妙的结合、形状和颜色的搭配来表达某些寓意,受到了业内认可和群众的欢迎。

  牛国秀的女儿咸胜男是无棣鲁绣的第六代传人。在棣州工坊内,记者现场向这位传承人学起了鲁绣技术。“对初学者来说,基本的坐姿,然后拿针的姿势,手的位置,这都是要注意的,针要与手成90度,小步走,抬的时候也不能抬很高……”一边讲述着动作要领,一边为记者做着示范,让鲁绣技艺更加直观的呈现在大家面前。

  2022年第六代传承人咸胜男成立“山东国秀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用于鲁绣(绒绣)传承古老记忆、赓续传统文化,做优鲁绣(绒绣)项目开展的讲习、交流、展览、创作等各类活动。“现在小巧便于携带,实用性强的鲁绣作品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现在鲁绣制作的香包、摆件、装饰在网上也卖的挺火,以后将开发更多的实用性作品,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将鲁绣作品更好的推广出去。”对未来鲁绣的传承与发展,咸胜男充满了信心。“现在我女儿正赶上好时候,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我们对鲁绣的传承发扬充满了信心”。谈及绒秀的发展和未来,牛国秀也满怀豪情地对记者说。

责任编辑:赵新波